|
1974年西藏军区07420工程指挥部为一条边防急造战备公路成立一首《天路》歌曲,火了西藏高原,激起了32团3营指战员对上个世纪70年代修筑西马战备公路时的激情岁月…… 那是1975年至1979年的事,11师32团3营(3营8连1975年7月至1979年3月,3营7连、机炮连和营部1976年11月至1979年3月)奉命前往西藏山南市隆子县,修筑三安曲林至马吉墩的边防急造战备公路。 隆子县,是西藏南部地区一个边境县。1959年建县,国土面积10566平方公里,中方实际控制8655平方公里,总人口33570人(2020年11月1日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),与印度接壤,国境线公里。 隆子县东段的马吉墩,南与印度接壤,边境线公里,属隆子县扎日乡,与隆子县玉麦乡相邻。上世纪50年代,西藏军区边防某团在这里设点建站。马吉墩这个地方,就像南沙群岛的美济礁、仙宾礁,有较大的战略价值,是我们必须守卫的地区。边防某团马吉墩边防站的官兵常年驻守在这里,控制着北部几条河流,守卫着马吉墩周围属于祖国的领土。 马吉墩,一个不太大的地方,却是一场大战的导火索。那是上世纪50年代,印度军队凭借天堑屏障,侵占我国领土。1959年8月25日,印度军队第一次在马吉墩方向挑起大规模武装冲突,史称“郎久事件”,造成中印边境局势紧张。事情发生后,中国政府主动与印度政府对话,积极寻求缓和边境紧张局势和解决中印边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。然而,印度政府却坚持扩张主义立场,借机挑起浪潮。2个月后,即10月21日,又发生了中印两国军队冲突的“空喀事件”。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,印度政府即已暴露出其将单方面主张边界的企图。1959年3月22日,印度总理尼赫鲁趁西藏发生叛乱,公开向中国政府提出全面的领土要求。之后,印度军队不断在我马吉墩防区增兵,增加巡逻点,一步一步蚕食我国领土。 对此,国家和上级军事机关采取相应措施。平息西藏分裂分子,取得对印自卫反击作战胜利,部队安营扎寨布防完成之后,即把打仗、打胜仗作为第一要务。一面演训部队,一面做好打仗、打大仗的战时保障,安排部署未来战场建设。 路,在西藏,尤其是山谷纵横的藏南,是人们经济生活的命脉,是取得未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。 上世纪70年代之前,由内地运往西藏山南地区边防部队的军备物资,主要靠人背马(牦牛、毛驴)驮。运抵边防一线,往返一趟,需要一二十天时间。当年10月至翌年4月大雪封山,无法进出。 1962年,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,我们11师曾有过7天5夜艰难强行军的记载。对“路”留下了难忘的记忆。这场战争胜利后,领率机关和作战部队深感:备战打仗打胜仗,通往边境地区的道路建设、战场建设是和平时期应当首先解决的问题。 1974年4月20日,西藏军区确定,修筑隆子县三安曲林至马吉敦战备公路。工程名称“西马公路”。设立“中国人民西藏军区西马公路指挥部”,执行师级机关权限。为保密期间,授予对外番号称:“中国人民西藏军区07420工程指挥部”。 西藏军区指定修路任务由山南军分区管理。山南军分区很快组织一个精干的修路管理班子,抽调军分区副司令员杨荣福(后任司令员)任指挥长,负责主持路段建设管理工作,沟通协调施工部队,全面完成军区赋予的道路施工任务。 山南军分区边防某团副团长秦贵田(1959年入伍)任副指挥长。山南军分区司令部作训科1名参谋为修路指挥部参谋,修路指挥部配备2名物资材料员,抽调西藏军区后勤部汽车第16团7连1排,由米副指导员(1968年4月从甘肃定西县入伍)带队,配属修路,主要担任修路物资器材和修路部队生活物资运输。 王成文:1969年11月陕西汉中市入伍,在西藏军区陆军11师32团3营8连战士、文书,3营书记,7连排长,32团2营4连副指导员,新疆军区步兵11师32团政治处干事,11师政治部科长,新疆阿合奇人武部政委,湖北省江汉油田人武部部长,政委。2011年退休。 |